孩子不肯分享,玩具零食都要独占,该怎样去引导?

孩子什么事都指定要妈妈,其他人帮忙就哭闹?

孩子专注力不够,写作业时要哄要玩手机,该怎么办?

......

“作为家长,你平时对自己的要求是怎样的呢?你是否真正了解你当下的状态?”



公开课上家长提的各种难题,曹老师都引导我们回归本心去看待问题:作为家长的我们,是否真正了解孩子,在问题形成的过程中,我们是否真的做到了以身作则,言传身教?我们是否还能做得更好?



5月22-25日,紫琳义工团联合霭德教育,诚邀北京师范大学应用心理学博士曹丽清老师,分别在广州南武实验小学南校区、珠光御景壹号、珠江御景湾、番禺华南新城举办四场幸福家庭主题公开课。这次公开课是曹老师《中国行幸福家庭教育》广州站,老师以“没有错误 只有无知”为主题,以多年生命成长教育研究结合家庭生活常见例子,深入浅出帮助梳理亲子关系,找准问题发生的原因,及解决的突破点。




孩子比我们更了解我们自己


孩子是一面镜子,能一览无余照出我们的问题。

我们的身心哪里不舒服,总会一一在孩子身上发生,然后回映到我们身上。

家长是原件,孩子是复印件,当复印件出现问题的时候,请在原件上找找原因!

孩子的无理取闹是否真的很“无理”?当你低头沉浸在手机的世界里时,孩子会用他的“无理”去“闹醒”你,因为当下的你已迷失在虚拟的手机世界。
小孩所有发生的问题和状态,在我们小时候都发生过,只是我们把我们的小时候经历给忘了,孩子某个点你特别不能接受时,那个恰恰反映了你的伤痛。




“我认为”是一种极其自私的教育方式


我认为你不应该有拖延症

我认为你应该写完作业再玩,

我认为你应该

......

我们总是以大人的视角,去“认为”孩子的需求,以大人的思维模式,去要求孩子做这个学那个。

我们有去换位思考,进入孩子的世界,从孩子的视角去观察孩子的内心,了解孩子的诉求吗?




没有错误,只有无知


认知是对自我的认识,对世界的认识,我们的认知决定我们对事情的态度和结果。

你了解你的状态吗,如果我们对自己的状态都不了解,就去要求孩子,那只会制造更复杂的矛盾。

你所从事的职业,选择的伴侣,不是凭空随机选择的,都有内在的驱动,即自我认知,这个内在驱动,一部分是家族的生命状态,另一部分是从你生命孕育到六岁的经历,这些经历在我们的内心留下的印记会会伴随我们一生。

当今,社会整体向服务转型、向教育转型,精神文明的突破就从孩子开始,孩子是带领我们向精神文明转型的契机,未来的旅程是孩子带领我们走,作为家长,我们需要更多的学习,希望跟着孩子共同进步的路上走的更好。